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商版三国演义正上演。7月12日,京东、唯品会发布联合声明,抵制某电商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虽然声明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家平台,但结合此前京东在“6·18”期间遭遇的品牌撤店事件,不难想到矛头所向正是天猫。而天猫也在当日下午发出声明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把天猫作为商业运营的惟一阵地和独家平台,但这却是商家的自主选择。
平台:垄断?碰瓷?
前脚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两位大佬还在大谈未来零售,后脚两家公司就展开了血淋淋的商家争夺,但不同于以往,这次京东拉来了唯品会助战。京东和唯品会在联合声明中称,近期,不断有商家向两家平台反馈,某电商平台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以各种方式要求商家签署所谓的“独家”合作,并从其他平台退出,否则就会进行削减活动资源、搜索降权、屏蔽等处罚。
对此,京东和唯品会表示,该电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强迫商家二选一、独家和站队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商家的自主经营权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已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表示谴责的同时,呼吁国家和行业主管机构能够积极介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天猫认为这是“碰瓷式竞争”。天猫声明,某些电商公司一旦遇到竞争,就把“二选一”作为碰瓷手段,对公众、市场甚至主管部门进行误导。
此外,对于京东和唯品会提出的侵害商家选择权的问题,天猫表示,越来越多的品牌把天猫作为商业运营的惟一阵地和独家平台,但这是商家对平台的自主选择。而某些电商公司打着平台名义,却锁定商家后台、越过商家改动商品信息,这才是扼杀品牌主权的行为。显然,这是天猫对京东所做出的回击。
商家:受宠?受苦?
这是今年继“6·18”之后,电商巨头因为商家“二选一”问题掀起的第二轮口水战,或者说此次更像是京东和阿里对此前舆论争锋做出的公开回应。
北京商报此前报道,6月6日,包括伊芙丽、lily商务时装、鄂尔多斯等品牌在官方认证微博中表示,“6·18”期间遇到京东后台锁定,商品库存及页面无法操作。裂帛、格格家两家服装品牌也因此关闭京东旗舰店。事件另一方,阿里被指存在要求商家“上公告、发微博、下会场”,否则停掉商家在天猫的所有流量。当时业内众说纷纭,但两大电商都没公开回应。在双方发布互怼声明当天,有媒体报道并有截图证明称,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向承德露露提问,为何自7月以来露露经典产品在京东上好几天无货。承德露露回应,京东商城举办优惠活动,未征得公司同意就大幅降价,造成市场混乱,所以暂停供货。但北京商报记者7月12日晚间登录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现,搜索承德露露关键词没有相关留言记录。
凭空造谣还是先发布再删除?真相不得而知,但似曾相识的套路与“6·18”时如出一辙。事实上,品牌资源作为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吸引力之一,同时也是电商平台实力的体现,原本应是受到宠爱的对象,但如今却似乎并非如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对于商家而言,电商平台是销售渠道,销售渠道自然越多越好。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商家也公开表态不愿站队,不愿陷入“二选一”的艰难选择。
格局:“三国杀”升温
原本只是阿里与京东之间的博弈,但随着此次唯品会的加入,事件程度俨然上升到了行业的层次。对同行之间的舆论争锋向来持低调态度的唯品会,此次突然高调并倒向京东一方,这多少让人感到费解。
对此,互联网商业顾问、亿邦动力网首席知识官叶志荣认为,从此前京东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看出,事件主要发生在服饰品类,而这也正是唯品会的重要品类,牵连其中在所难免,而且总要做出一些预防举措。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行业人士也表示,京东拉来唯品会助阵,大有把天猫树立成行业公敌的意味。
根据易观此前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7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市场份额方面,天猫以55.8%位居首位,京东、唯品会分别以26.7%、3.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三位。就好像蜀吴联盟战曹魏,电商版的三国战役愈演愈烈。
但不论行业竞争如何激烈,商家与消费者都不应成为受害者。正如京东和唯品会在声明中所说,在平台面前,商家永远是弱势群体,京东和唯品会坚信,未来的零售一定是开放、包容、协作、无边界的生态。天猫也在声明中表达了对品牌商家的重视,称天猫的核心就是赋能品牌,用更好的工具、技术、数据能力,帮助品牌服务自己的用户。对于服务品牌商这一点,三方实际上都有着共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类似于让商家站队、进行“二选一”等这样的明争暗斗,在零售行业屡见不鲜,或许很难真正说清其中的谁是谁非,但是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的负担和困惑在所难免。商家与平台之间合作是打开销路的前提,希望双方能营造一种良好的销售环境。
(原标题:京东联手唯品会投诉 天猫回应“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