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网约车、共享单车之后,汽车分时租赁(以下简称“共享汽车”)有望成为出行领域另一个待掘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手机开关车门、随时自助取还汽车等用车场景实现成为可能;大城市对车辆规模管控、数量限制与人们持续走高的用车需求之间的痛点,为共享汽车生根发芽提供土壤,汽车制造企业、互联网创业企业、租车企业等纷纷布局该领域。
不过,在共享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依然面临着运营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等痛点,同时,行业乱象频出,部分企业停运、倒闭等一系列难题让共享汽车市场再次蒙上阴影。如何创新模式,突破困境,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新模式:吸睛容易吸金难
共享汽车亦被称为汽车分时租赁,其中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两种不同业务。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不同,共享汽车的主要特点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在任何时间自主完成订车、取车、开关车门、还车业务,用户租车完全实现无人化服务。同时,与传统汽车租赁半日租、日租、月租或年租的计费方式不同,该种汽车租赁模式按照“里程+时间”计费。用户在使用不同共享汽车品牌时需要下载相应品牌的App,少数品牌可以实现微信端下单取还车。下载App后,大部分平台都需要交纳押金,押金约在500-1500元,同时,用户还需向平台提供身份证、驾驶证信息以及个人照片等。
入局共享汽车领域的企业众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40余家共享汽车企业,运营约4万辆共享汽车,其中北京市场拥有共享汽车平台约30家。除个别品牌和个别区域之外,北京市场上的汽车共享仍采用网点取还车的方式,其中部分规模较大、网点和车辆较多的品牌已经实现跨区域、异地网点还车,另有部分品牌可实现一个或几个区域内任意地点还车,此外,也有极个别企业可实现北京城六环内任意点取还车,并通过车辆接力和自有运营人员维护运营的方式实现车辆在城市各个角落“流动”。
共享汽车独特的新玩法,方便且较私密的用车场景,让该种分时租赁模式自出现开始便受到消费者热捧。根据北商研究院发布的《共享汽车消费报告》显示,在北京市场,62.94%的受访者使用过共享汽车。剩余四成未使用过共享汽车的受访者中,88.89%的受访者期待使用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的火爆发展也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注意,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鼓励分时租赁汽车发展,并针对运营企业、用户都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以及鼓励政策。不过,与出行领域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市场不同,共享汽车领域目前尚未有资本大鳄入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市场拥有的约30家共享汽车平台中,只有个别企业获得4000万元左右的融资,另有部分平台背靠车企巨头,并采用独立运营方式,但仍未有融资消息曝出。
大困境:模式重 运营难
事实上,即便是大型的汽车公司或者行业巨头来做共享汽车也并不握有绝对胜算,巨大的前期投入,以及看似不可把控且持续上升的运营成本让不少出行巨头望而却步。
某出行领域巨头的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出行领域的巨无霸,因此更有可能率先抢占共享汽车市场,不过,直至监管政策已经开始强化监管,公司依旧未对该领域有任何布局。该人士称,共享汽车模式过重,前期需要大量采购汽车或相关牌照资源,若采用自营模式成本高企,若采用平台模式,一方面目前该领域尚无巨大需求,没有核心流量入口,平台运营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共享汽车是重服务业务,行业发展初期或是烧钱补贴,或是让用户获得极致体验。如果平台化运营,很难对终端服务状况做到把控,服务质量难有保障。
有行业从业人士指出,共享汽车行业一直以重模式出名,几千万元的投资很难改变一个平台在市场上的地位。而目前共享汽车市场尚无资本大鳄入局,获得巨额融资者甚少,在等待资本风口到来的同时,对企业的造血能力是巨大的考验。
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品牌旗下车辆由租赁公司提供,汽车租赁就成了企业成本的头号难题,根据统计,1万辆车需要10亿元级别的资产,而消费者的大量需求使企业前期必须用大量资金购车。另外,许多企业为提升用户体验,努力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取还车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要付出增加人员运营成本的代价,加上后期车辆的维修、保养,停车费用的支付,企业承担的高额成本时刻考验着企业自身的运营与造血能力。
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是共享汽车发展的又一痛点。以新能源为基础的共享汽车需要大量充电桩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北京市已经建设了近6万个充电桩,其中专用充电桩7700多个,社会公用的充电桩超过1万个,私人建桩达到了4.2万个。不过,这与即将有可能快速爆发的共享汽车数量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在共享汽车运营上,影响用户是否选择共享汽车的最重要关键词是“方便”,能否方便取车、还车、停车,满足用户需求是核心。而目前共享汽车市场频遭用户体验差的质疑。大量消费者投诉反映,车内卫生环境差、车况不佳等。此外,包括取还车网点少、费用高、App体验不佳等问题也是消费者集中投诉的方面。
据《共享汽车消费报告》显示,取还车网点少、可用车辆少、车辆档次低是影响受访者使用共享汽车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0.81%、58.11%、39.19%。
此外,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汽车受到更多资源的限制,车位、牌照是最主要的难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乎都面临着车位、牌照资源不足的情况,随着共享汽车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以上资源的需求会更加旺盛,迅速扩张的市场与日渐紧张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面临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用户体验的多方考验,共享汽车挑战重重。
好前景:企业混战 仍无巨头
部分消费者认可,加之政府监管快速介入,共享汽车在不少行业从业者眼中成为出行市场下一个万亿级别市场的诞生领域。
交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辆在共享汽车市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拥有汽车分时租赁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95%以上为新能源车辆。共享汽车品牌Gofun是首汽集团推出的新能源分时租车项目,是北京市场车辆投放最多的共享汽车品牌,已开通北京、上海、厦门等多个城市的出行服务。此外,包括北汽、上汽、广汽等车企都已经开始涉猎或计划入局新能源共享汽车领域,巨头的入局有望带动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
此外,也有包括途歌、巴歌出行等创业品牌出现。各个平台依靠自身资源和定位发展业务,其中,途歌以自由取还车辆、接力用车为卖点,迅速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拓展;巴歌出行则以北京、河北等的郊区或部分三四线城市为核心拓展业务。
汽车制造企业、互联网创业公司及租车企业等都意欲分羹市场,不过,各位玩家优势并不明显,行业目前仍处混战或快速跑马圈地时期,尚无巨无霸出现。
不过,也有部分互联网企业因资本未能及时跟进,导致资金链断裂,共享汽车领域“死亡”案例也开始出现。3月10日,共享汽车平台友友用车官方宣布停止运营,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并称停运的直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日前,乐视旗下共享汽车品牌零派乐享也陷入停运危机。不过,该消息被零派乐享方面以车辆大规模保养维护为由予以否认。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共享汽车市场火爆,但停车场资源和牌照资源都较难获得。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汽车拥有量大,牌照和停车场资源极度有限,一些大企业或背靠巨头拥有便利资源的品牌或许能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但创业型的公司要想做好共享汽车并不容易。
待破局:静等风来 自我造血
前景光明却又困难不小,这是出行领域新机遇的共同特点,包括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发展初期,均面对同样的情况,但熬过难关依旧能诞生估值数十亿美元甚至数百亿美元的出行巨头。当下,摆在共享汽车品牌面前的或许只有两条路,静等资本风到来,抑或是强化自我造血能力,且坐等大资本入局。
首汽智行COO谭奕认为,共享汽车有较高的行业门槛,资本、资源、人才和运营四方面缺一不可。部分互联网公司做共享汽车可能会受到投资公司的青睐获得资本,但车辆制造厂资源、停车场资源和牌照资源都较难获得。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汽车拥有量大,牌照和停车场资源极度有限,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做好共享汽车并不容易。
同时,在人才和运营方面,谭奕认为,共享汽车涉及线上线下两方面,线上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作为平台支撑,线下要有懂得用户行为、习惯的运营团队。
巴歌出行创始人兼CEO孙杨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共享汽车是效率至上的行业,效率越高、利润越大,提高效率的方式之一便是投入更多的车辆,车辆的投入则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此,车辆的购入和车牌资源是影响各个平台运营效率的关键。同时,资本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孙杨表示,因为目前共享汽车模式尚未走通,产业并不成熟,资本市场对此还持观望态度。“与北汽、上汽等车企做新共享汽车的‘财大气粗’相比,创业公司更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挺住’。”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艳霞认为,企业寻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定位。共享汽车属于市场行为,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本身的发展。首先要做到准确定位,共享汽车作为出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认识到自己的功能和职责。地铁、公共汽车是针对大流量人群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网约车作为一种个性化出行方式,定位比较高端,提供中、高品质的服务。共享汽车同样作为一种个性化出行方式,企业需要为其找到准确的定位,再决定自身发展的策略,不能盲目入局。
同时李艳霞表示,在共享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规范和监管的责任,一些城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相关的发展政策,但是更多的资源需要企业自身不断争取。就停车位问题来讲,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停车资源紧张的问题,这些痛点并不是共享汽车出现后才有,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探索、争取,利用好现有资源,寻求合作,政府更多的是要承担监管职能。
孙杨表示,2017年是共享汽车的关键年,资本也会在今年出现入局投资高峰,产业链也会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成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成熟、充电桩的成熟,也包括各地方政策的成熟”。谭奕认为,共享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城市车辆增多至逐渐饱和,用户出行需求在公共交通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使用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将是不错的选择。
·国内外同类样本·
中国——途歌
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TOGO途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品牌,为用户提供城市内的即时、短程出行服务。目前,途歌已经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登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途歌可以做到随时还车,用户仅需注册、验证驾照及绑定相关支付渠道即可使用。
途歌是北京市场首个实现六环内任意地点自助取还的共享汽车品牌。消费者可以通过App端查看附近距离最近车辆,通过车辆接力的方式用车。
还车方面,平台通过测算消费者实际还车点与平台已定还车点之间的距离,向消费者收取每公里5元还车附加费,最高25元封顶。
中国——首汽Gofun
首汽Gofun是首汽集团针对移动出行推出的一款新能源分时租车项目,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厦门等多个城市的出行服务。Gofun采用App自助取还车方式,按“公里+分钟”计费, 24小时随用随走,出门不限行。
Gofun是北京市场车辆投放最多的共享汽车品牌,目前只在16个城市投放,年底计划在20个城市投放车辆,每个城市投放数量平均为800-1000辆左右,该数量可以满足城市基本出行人群服务或者特定人群出行服务。
同时,Gofun目前是点对点的取还车模式,该品牌计划未来实施多点和自由停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