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第一财经周刊》子栏目“金字招牌”采写了《为什么娃娃机能让玩家和商人都为之疯狂》
第一次关注到娃娃机行业,是过年回家时。
市中心新开的购物中心里,出现了专门的抓娃娃店“娃娃共和国”。店内放置了大大小小20余台娃娃机,时不时有年轻的男生女生提着几个娃娃走出来。
在另一层楼,一家名为“天空之城”的游戏厅,生意更好一些。数十台娃娃机被摆在游戏厅内最中心的位置,许多端着一筐游戏币的玩家在这里徘徊、等待、停留。
投币、摇杆、拍下按钮,再投币、再摇杆、再次拍下按钮。娃娃机前的玩家一次次重复着简单的动作,但抓到一个娃娃并不容易。几乎每隔半分钟,它们就要向机器里再投两个币,以换取短短10秒的抓取时间。玩家盯着娃娃,就像猎人盯着猎物,专注且紧张。
我和朋友也是玩家之一,抓娃娃成了吃饭、看电影之外的又一种聚会方式。朋友比我有经验,她甚至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娃娃太丑的不抓,头太大或者形状太奇怪的不抓,摆得太密集的也不抓。但我们其实并无特殊技巧可言,并不能百发百中。通常,尝试10余次可以抓到一个娃娃。最后换算下来,抓一个娃娃至少要15至20元钱。
有一次,拎着抓出的3只娃娃走在街上,我看到了一位迎面走来的年轻女孩羡慕的目光。她抓了抓男朋友的衣角说,我们也去抓。我和朋友交换了眼神,彼此都觉得很得意。
这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了上海。在这座中国消费最前沿的城市,娃娃机几乎随处可见。购物中心、超市出入口、地铁站,只要有一块20余平方米的空地,就能摆上几台。
我很好奇,停留在小学记忆中的抓娃娃机,怎么又在游戏厅中复活了?而且还在购物中心里开出了专门的门店?为什么年轻人愿意为这种看似幼稚的行为,一次次买单?
当时我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放松,为了追求童真。现在年轻人生活的压力太大了,我们需要一种不用动太多脑子就能获得快感的娱乐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娃娃机都是周刊“不想长大的年轻人”选题下的子内容。
把娃娃机单独立项,是在编辑提醒我这个行业和“博彩心理”分不开之后。那时我才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玩家一次又一次投币。我在知乎上联系了两位娃娃机从业者,和他们沟通后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放松和博彩心理在起作用,娃娃机其实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行业,它的背后,有普通消费者意识不到的商业逻辑。它的爆发,是其本身的灵活性、消费升级、移动支付普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与此同时,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也被相应地带动了。
有些报道将娃娃机形容成“月入万元、三月回本”的好生意,在“金字招牌”微信公众号的后台,也有很多读者咨询,投资一块娃娃机场地来创业的可行性有多高。确实,娃娃机创业门槛低,机器、娃娃的购买和场地租赁都不难,这个行业内现在也没有出现寡头来垄断一切。但是,娃娃机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选址、设备、娃娃、运营和管理等多个变量都会影响到它的盈利能力。它的确是个相对好做的生意,但并非那么暴利。想要做好它,还得把它当成一门正常的生意来看,让商业的归商业。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好玩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