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限购之忧
评语:你以为你办四个户口本就能控制房源吗?
今年7月1日,广州限购满一年之时,新版限购令开始实施,2.5L以下新车可任意置换,极大激发了本地经销商的热情。广州汽车保有量达200万辆,置换市场的启动显然值得期待。不过,行业内人士尚未高兴几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国内八大城市可能限购,再度引发业界对汽车业前景的担忧。
据中汽协发布信息称,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八城市存在实施限购可能。中汽协预计,八城市限购政策一旦实施,将造成当地汽车销量下降25%左右,直接减少汽车销量40万辆左右,约占全国汽车销量2%,将会影响全行业产值,乃至对国民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目前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已实施限购,中汽协提出的8大城市只是存在跟进限牌的可能性,不过这仍然引发广泛担忧。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国内大中型城市交通和环境都带来了沉重压力。虽然限牌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这些城市短期内很难大幅扩大道路资源,为缓解拥堵和污染,限牌又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可以预计,如果汽车产销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城市难以消化这种压力,最终必将加入限牌行列,唯一的悬念就只是实施时间而已。自此,限购犹如汽车业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致命一击。
面对一线城市的接连限牌,汽车品牌必然不断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寻找新的市场。在一二线市场,随着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置换将是其主要需求。实际上不仅是大众品牌,豪华品牌的增长亦越来越多依靠三四线城市,这意味着国内汽车消费重心正在逐渐转移。
当下汽车市场的这种变化,也给厂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很不一样,使用环境也不同,如何能开发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是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渠道上,三四线城市地广人稀,如何合理设置渠道值得重视,过去“一刀切”的4S模式难以持续;营销上,三四线市场人群获取信息方式与一二线市场也很不一样,汽车厂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寻找到更好的推广方式。
排放标准趋严
评语:细雨落到小河上,小河便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今年3月20日,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简称“核算办法”),规定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范围、核算主体、核算方法及相关要求,要求实现2015年和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和5.0升/百公里的目标。上述核算办法,被坊间称为中国“café法”,也被认为是中国“史上最严苛的排放标准法规”。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上半年,《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的发布,在节能减碳的大背景下,不少专家就断言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格局或将由二氧化碳排放左右,“油耗标准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新杠杆。”
2013年,稍加分析车企一系列的举动便会发现,中国“café法”这双“无形的手”在背后的巨大推动力。
按照核算办法所言,为企业预留适当过渡期,2012、2013和2014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限额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基础上相应放松9%、6%和3%。近三年,恰恰是准备阶段,车企的产品规划也在适应这一标准。
而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仅参展的新能源汽车就已超过了90款。按照中国“café法”油耗标准要求,新能源车型是实现上述排放限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应用新能源技术之外,推出小型车也成为立竿见影的方法。也由此一众跨国车企纷纷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各自的小型车发展战略。
6月16日,深圳碳交易平台正式挂牌,6月18日正式上线交易,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一些具备了成熟的新能源车的生产企业还可以通过碳排放额度交易来获取额外的利润。
此外,在核算办法中明确规定,将实行国产、进口乘用车统一管理、分别核算的原则,国产车与进口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分别独立核算。这也推动如英菲尼迪、讴歌、凯迪拉克、路虎高端品牌国产的加速。实际上,通过国产,导入小排量车型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油耗取加权平均值,这些原本无法达标的品牌就能快速达到国家的要求。
新能源车的高曝光度、混合动力车的集体发力、高端品牌加速国产化,在中国“café法”这一“无形的手”调控之下,于企业而言,过程或许很痛苦,但于行业而言,若干年后回望,这一步迈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