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晚,上汽大通旗下首款乘用车D90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售价区间15.67万~26.38万元。
对于上汽大通而言,D90是“商转乘”的标志性产品,是推动品牌向上的关键车型。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上汽大通D90是第一个真正在C2B造车环境中诞生的产物,它的上市意味着全新的造车理念已然渗入汽车制造业。
开启“全民造车”模式
在上汽大通D90的身上,有太多卖点可以拿出来说:新一代ADAS智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上汽阿里智能互联系统、全尺寸SUV、适时四驱系统……
但似乎这些,又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D90成为消费者们的“意中车”。所以,上汽大通一开始就决定,不如大家一起来造车吧。
在上汽大通D90所有功能和配置的背后,有着一个新奇的平台,即“我行@MAXUS”平台,它为C2B造车量身打造,携手整车制造平台共同设计生产汽车。通过我行@MAXUS平台,上汽大通可以从大数据中捕获消费者的个性和与时俱进的智能化需求。
我行@MAXUS平台于2016奇点创新者峰会上正式发布,是汽车行业首个由车企创建的数字化平台。
通俗来讲,该平台是用户参与制造汽车的入口,是车企直接连接用户的桥梁。上汽大通凭借此平台不仅可以收集海量的消费端数据,更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车辆模型前置预览、生产制造全程数字化管理、客户需求实时在线反馈、场景消费等布局。
这样的C2B造车模式,能够让车企尽可能地跟随市场变化制造汽车,相比于目前大多数造车方式,更有前瞻性。
而上汽大通D90作为我行@MAXUS平台下诞生的首款产品,也在多个维度体现了“全民造车”的特性。
例如,上汽大通D90全球首创在同一款车型上提供适时和分时四驱两种选择,这一思路就来源于D90前期用户提出的建议;座椅布局方面,D9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8种座椅组合,包括:“2+3”、“2+3+2”、“2+3+3”、“2+2”、“1+2”等布局方式;D90的价格也是由用户来定,66万余人参与了D90的定价,最后上汽大通用大数据体系来确定最终定价。
除了上市当天推出的6款车型之外,D90还支持全车定制,提供多达10,616款用户定制车型。在未来,上汽大通甚至想让用户自己选择供应商。等到产品上线之后,用户能在社区进行吐槽评分,也支持上传自己的方案进行众筹。
这种全新的造车模式和选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在参与造车过程中形成对产品的黏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刻了解用户真实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拉开造车新时代序幕
相比于很多仍在“讲故事”的造车新势力,上汽大通通过搭建我行@MAXUS数字化平台做到科技与汽车制造结合,令人感受到了汽车制造业的全新活力。
比之具体的技术,一个与科技、与用户、与未来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显然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
不过,将这样的全新模式发展到更进一步,依旧充满挑战。在笔者看来,C2B造车模式的挑战性并不在于如何搭建连接用户的窗口,而在于B端的制造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边界划分的能力。
要知道,汽车制造本身就是复杂而严谨的“大工程”,倘若对用户开放,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同时车企也要考虑成本、时间、盈利等问题,要在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不仅如此,面对用户的需求,车企也要有能力制造出满足用户的产品,这就对车企的技术研发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本质上而言,汽车行业无论如何发展,还是需要硬实力去支撑,就像你无法期待众泰造出真正的保时捷。
但汽车行业永远需要新的理念,并需要有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结合。而C2B造车,将大数据与造车结合,将用户与产品紧密相连,契合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政策,给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或许,上汽大通的C2B造车模式正是汽车行业全面迈进智能制造的一个开端,汽车制造业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上汽大通以“换个活法”作为上市主题,而那天晚上,它也将“换个制造汽车的方法”带到汽车制造业中来。令人惊奇、令人耳目一新的造车方式,正给汽车行业注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