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一个个外联内通项目都在加快推进。成都将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而这也将奠定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地位,让成都更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大循环。
【身边故事】
老两口见证日益方便快捷的成都交通
搭首航班机
去国外旅行
5月2日9时30分,一架空客A319客机从双流机场腾空而起,搭载着79名旅客飞向印度孟买,结束中国内地无直飞孟买航线的历史。这是继2010年2月成都开通“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航线后,第二条直飞印度的航线。
市民王泽惠与老伴就是这次首航航班的乘客,“我们是专门乘坐这趟直飞孟买首航航班的。”两位老人一直打算去孟买旅游,得知直飞航班将要开通,就硬是把行程向后推迟,与首航同行。与二老同行的还有14位亲友,他们跟团到印度享受7日游,而团费为每人7000多元。
据了解,之前从成都出发经中转到达孟买,最少也要大概12个小时,单程票价2900元起(不含税费)。而直航开通后,单程只需约5小时。本次首航,从上海出发,经成都飞往孟买,往返才2000元人民币。这已经是目前国内去孟买的最低价格了。
“要是没有开通直航航线,需要到香港、曼谷等地中转,旅行费用远远不止这个价。”这次搭乘首航,不仅免掉了所有中转的麻烦,而且还省下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旅行费用,“真是省事又省钱。”老两口不住地感叹。
【记者在一线】
争分夺秒 建设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成都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的力度和气度,让人震撼。
点位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T2航站楼将于6月底竣工,今年暑运投入使用,届时候机楼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能满足年5000万旅客吞吐量;机场三个货站的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可满足年150万吨货邮吞吐量,第三跑道、第三航站楼的论证和成都第二机场的选址正在积极推进中……站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看到密集繁忙的客流货运,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成都加快构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坚实步伐。
“成都处于欧亚航线中点,具有建设东北亚连接欧洲、中东的中转枢纽的先天优势;同时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市场辐射范围广,与东南亚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交往上有一定的传统,可形成辐射东南亚的门户。” 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介绍,成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定位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大国家级综合性航空枢纽;欧洲、中东连接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的中转枢纽及面向东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
点位
成都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
走进成都东客站,候车室宽敞明亮,自动化售票方便快捷,车站服务体贴入微,而成都东客站配套综合客运枢纽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据市交委规划处处长陈辉介绍,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由成都铁路东客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地铁2号线和7号线、道路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社会车辆停车场及相关市政道路共同组成。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为立体交通枢纽:地下二、三层为地铁2、7号线站台层;地下一层为铁路乘客出站层、地铁换乘层及道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接客层;地面层为铁路站台层、东西站前广场和铁路站房出入层,具备满足道路公交落客、公路长途客运及部分铁路乘客进站功能;南北两侧高架层为出租车及社会车辆落客层,具备满足部分铁路乘客进站的功能;同时,地铁、铁路站房、站前广场及相关道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最大限度优化枢纽内交通流线。“实现综合枢纽体内各种交通方式的立体衔接、无缝换乘。”
点位
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
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园区内设有成都唯一铁路口岸。“货物进入物流园区后,直接进入铁路口岸办理通关业务,通关后进入中心站输送。”青白江区政协副主席兼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元全说,“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一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一站式通关”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是四川省实施“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部署的重大项目,是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组成,包括“两站两园一区”:即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散货)物流园区和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功能区扩展区。
据了解,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将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区域配送,形成强大的集聚和规模效应,成为西部货物的集散地。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是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的核心区,是西南地区的铁路集装箱物流中枢,它的运营大幅度缩短内陆腹心区成都与沿海港口的时空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优越的物流条件。该站现已开通成都到上海、广州、深圳的集装箱五定班列,成都至阿拉山口五定班列也已投入运营。
【新闻纵深】
全面推进 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因其重要,所以居于“五大兴市战略”首位。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利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统筹抓好市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外交通,全面拓展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交通,加快构建外部联通、内部贯通的交通网络。
关键词:航空
201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907万人次,超过深圳机场82.8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7.8万吨,超过上海虹桥机场;客货吞吐量两项指标排名均上升至全国机场第五,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第四城。
截至2011年,成都双流机场共通航138个城市,其中国际及地区城市46个;通航航线186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48条。开通定期直航航线16条,旅游包机及混合航线17条,货运航线16条。国际航线数量稳居中西部第一。
关键词:铁路
成都铁路枢纽建设的确定了继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之后全国第五大枢纽的定位。目前,成灌快铁、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枢纽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达成复线和成都铁路东客站已建成投运;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灌铁路彭州支线、成渝客专、成都铁路调度指挥所、成都铁路动车检修段正在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贵阳、西安、雅安、蒲江的铁路、成都北站扩能改造、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都至峨眉段等铁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至2015年,成都将形成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等地的4小时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8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铁路交通枢纽。
关键词:高速公路
成都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的39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连接4条国家高速公路。成都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的核心,规划有12条放射线,连通16条引入线和23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目前,成都已建成“一环八射”共503公里高速公路。未来,从成都直接放射出去的高速公路将达到12条,并形成“三环十二射”高速路网。
目前,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绵复线、成安渝高速、成自泸高速、成德南高速等5条高速正在建设中。成都市境内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50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05公里/万平方公里,辐射成都市域90%以上国土面积,惠及95%以上人口。
关键词:快速路
目前,市域快速通道(“九路”)方面,成灌快速路(沙西线延伸线)、成德快速路、成郫灌干道友爱镇至彭青路段、川陕干道三环路至新都围城路段、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双流段、川陕复线、成简快速路成都段已建成通车,成新蒲快速路和成仁快速路正在加快推进。
“一环两射”建设已经启动。年内2.5环全线将贯通,届时成都将再多一条环状道路。“交通先行”战略中,以“半小时通达”为理念,对市域范围内的交通体系进行规划和建设,力争在交通设施上具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贯通、乡镇与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各建制村与乡镇半小时连接”的硬件条件,最终形成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
关键词:地铁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都市地铁交通由9条线组成,总长度348.2公里,建设期从2005年至2020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9月27日建成通车”。根据规划,2012年9月底前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将建成通车,2号线东、西延线和4号线正在加快建设, 3号线一期工程在4月底前实现开工,1号线南延线在6月底前、7号线在8月底前争取开工。
关键词:公交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确立了常规公交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公交车净增长8000标台以上,城区公交专用道规模不低于1000公里并联通成网,大容量快线公交在主要交通走廊上全覆盖,普通公交在具备开行条件的道路上全覆盖,日均载客600万人次,分担率达到30%(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其中,2012年底前,新增公交车2000台,新开支线公交不低于50条,公交专用道里程由目前的438公里提高至766公里以上,将专用道内公交车运营速度提高至20公里/小时以上。
【媒眼看成都】
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中国经济时报》四川记者站副站长韩清华
“"交通先行"战略正在以交通区位优势补地理区位劣势。”《中国经济时报》四川记者站副站长韩清华说,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面临着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但是“地理区位虽然不能改变,但交通区位可以改变。”
“交通先行”战略,拉近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凸显了区位优势,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横贯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通成都至南亚、西亚、中亚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成都的地铁建设、快速路的加快推进,正在为形成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发挥着作用。
成都加快对外联通建设,加速推进内部联通工程,对于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更加紧密融入全国、全球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而交通枢纽具有极强的聚集功能,能够进一步吸引投资、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本报记者 华露艳 摄影 王若冰 实习摄影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