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的命运

2012-04-12 15:53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第7期

  以市场换技术大检讨

  与宝马斡旋9年后,华晨自主品牌战略踏空。

  其信念如何一步步被蚕食,并从巨人沦为仆人?

  ◎本刊记者 周夫荣 | 文

  祁玉民至今还记得六年前发给姐姐的那条短信。

  2005年12月29日,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突然接到辽宁省委组织部通知,要他第二天到省委报到,并择日上任华晨汽车集团(下称华晨)董事长一职。

  此后,沈阳出现了多年难得一见的雨雪交加天气。在祁玉民赴任当天,因为能见度低,他不得不让司机回去,自己改乘早班火车。一个人坐在阴冷的车厢里,他给姐姐发了一条短信:“我在雨雪交加中,怀着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单位去从事陌生的工作。”字里行间不无悲壮。

  他去接手的是一个重病之躯。华晨曾经被誉为并列于上汽、一汽、东风的“中国第四汽”,而今,它俨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不仅三大巨头远远地把华晨甩在了身后,奇瑞、吉利等后起之秀也竞相驶过。

  2003年,中国汽车业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华晨在雀跃声中迎娶德国宝马汽车集团(下称宝马),试图以合资方式换得宝马技术,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借势将旗下中华轿车送进德国市场,如今,中国已成为宝马全球第三大市场,而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华晨却始终未能前进半步。

  在与宝马的斡旋中,让华晨引以为傲的中华汽车及旗下零部件公司相继被剥离出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中国),自主品牌战略的实现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国外媒体以“一堆来自中国的废铁”来形容华晨出口到德国的中华轿车。眼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已经成了华晨维持生命的命脉。与其说华晨是宝马的合作者,不如说华晨是华晨宝马的投资方。

  中华轿车经营惨淡,华晨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梦想也逐渐黯淡。华晨的很多高管已经习惯于在股价跌涨间衡量得失,而“自主品牌”一词,在华晨几乎已被雪藏。

责编:赵旭东
0

映象汽车团购、试驾报名,热线电话:65888273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