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品牌“落地”

2012-04-05 18:00 来源:中国品牌

  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汽企从价格竞争到产品竞争、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须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一旦台风过去,就知道是谁才是真的会飞。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2011年交了一份难看的答卷,这是遗憾亦属悲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销量比上年增长了71万辆,但其中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不增反降,比上年少卖了15.6万辆。

  自主汽车品牌卖不动,经销商也跟着遭殃。“我们暂时不会做自主品牌了,至少在它变得务实而且规范起来之前。”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决策者在关掉两家自主品牌4S店之后说:“希望市场压力,能让自主品牌车企业沉下心来。”

  这家大型汽车集团关掉自家仅有的两家自主品牌4S店的原因很简单,不仅不赚钱,还每天都往里面贴钱,与集团内的十多家合资品牌4S店比,账面实在惨不忍睹。

  而与之有着鲜明对照的是,2011年,遭遇地震海啸及核危害的日系乘用车,凭借其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体系,市场占有率仅仅下降了0.14个百分点。销量数据显示,德系、美系和韩系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德系车增长更达两成。

  “产品竞争力弱、利润率低、质量不稳、客户抱怨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严厉地指出,还是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和品质上的竞争力太弱。当市场好的时候,好与不好的车都能卖出去,自主品牌在鱼龙混杂中不注重提升内在品质和技术,当风暴来的时候,倒下的肯定就是自己。

  寄予厚望,却总让人失望。自主汽车品牌缘何成了扶不上墙的阿斗?“车界一定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品牌?”华晨董事长祁玉民明确指出了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存在3个问题,“一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重视规模扩张,疏忽了品质的管理;二是汽车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第三,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内资企业协调不够,产生了相互扼杀的恶性循环”。

  可悲的是,“产品第一”,“质量至上”现在已经被简化成了一句口号。放眼自主汽车品牌,有能叫得响的产品过硬汽车吗?真正说得上有口皆碑的产品,几乎屈指可数。而如今,靠价格换销量的路又被合资品牌的低价位车型给堵住了。

  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汽企从价格竞争到产品竞争、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自主品牌要活下来并且想有所斩获,就必须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模仿、低价的落后思维中,从而形成不了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2012不是地球的末日,也肯定不是自主汽车品牌的末日。问题是,我们能在2012年看到自主汽车品牌的灿烂吗?不管怎样,我们依旧期待。

责编:赵旭东
0

映象汽车团购、试驾报名,热线电话:65888273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